本书分为四篇。
第一篇
第一篇讲了阅读分为或获取资讯和提高理解能力,为了提高理解力,应该带着问题主动地去阅读,同时指出阅读是有层次的,最后讲了一些做笔记的方法(分为结构笔记、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),同时应该知道阅读的一些习惯规则,先要了解这些规则,熟练以至融合这些规则而养成阅读的习惯。
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,指能够识字,能够看懂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。
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,分为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。前者是指通过书本的序、目录、索引、出版介绍、挑两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看。后者是指快速的扫一遍整本书,速度控制在不要在做白日梦的一无所获的状态,同时说明速度应该是根据部分内容动态调整的,不要做逗留或倒退,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在看不懂的地方停留下来而卡在这里,否则你将一无所获而且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。
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。
第二篇将着重于分析阅读
圆圈序号表示分析阅读的一系列规则。
一个读得很广泛,却读不精的人,与其值得赞美,不如值得同情。
- 第一阶段:列出内容和纲要
- ①按照书的种类和主题来分类
- 虚构的作品
- 论说性的
- 历史
- 纪实:时间、地点
- 科学
- 注重观察和实验
- 哲学
- 注重思考
- 历史
- 又可分为
- 理论性的
- 实用性的
- 透视一本书:封面下的骨架
- ②单一句子或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
-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的整体内容的设计
- 找出一个架构永远是读者的责任(作者有责任自己设定一个架构)
- ③列出重要篇章,它们的顺序和关系(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)
- ④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
- 理论性的问题:what、how
- 实用性的问题:how-to
- ②单一句子或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
- ①按照书的种类和主题来分类
- 第二阶段:诠释内容
- 1.找出共通的词义
- ⑤找出重要单字,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
- 那些让你头痛的字
- 专用语、粗体字等
- 熟悉那个领域来找出专用单字
- 找出字义
- 利用已知上下文推敲
- ⑤找出重要单字,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
- 2.判断作者的主旨
- ⑥句子和提案: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,找出其中的主旨
- 在作者的观点来看,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,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
- 难以理解的句子: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
- 在感到困惑的句子暂停,而不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暂停来仔细阅读
- 借助文法来找出句子的主旨
- 测验自己:
-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
- 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
- ⑦论述(arguments):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,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
- 在任何一本书中都由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
- 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
- 要区别两种论述
- 一个或多个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(归纳)
- 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的概念(演绎)
- 找出那些是假设,那些是可证的,那些是不需证明的公理
- 论述的开端
- 作者和读者都同意的假设
- 作者或读者都无法否认的自明之理(所谓的“废话”)
- 技巧
- 一些疑问句的答案就是书的主旨
- ⑥句子和提案: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,找出其中的主旨
- 3.找出解答
- ⑧找出作者的解答
- 作者已经解决了的
- 哪些是未解决的
- 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
- ⑧找出作者的解答
- 1.找出共通的词义
- 第三阶段:公正地评断一本书
- 读者理解了作者的思想,现在与作者处于同一水平
- 修辞的艺术?
- ⑨在你说出“我同意”,“我不同意”,或“我暂缓评论”之前,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:“我了解了”
- 尽最大努力后,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而不懂
- ⑩当你不同意作者观点的时候,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
- ⑪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,在做任何评断之前,都要找出理论基础
- 区分真正的知识、他个人的观点、作者的个人观点
- 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做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
- 同意或反对作者
- 不同意的理由
- 知识不足(uninformed)
- 知识有误(misinformed)
- 不合逻辑
- 分析不够完整
- 找不到反驳的证据
- 作者并没有完全解决他提出的问题
- 暂缓评论
- 不同意的理由
第三篇
第三篇具体地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。列出了实用型、想象文学、故事喜剧和诗、历史书、科学与数学、哲学书、社会科学。
- 科学与数学
- 数学是一种语言
- 语言拥有自己的词汇、文法和句法
- 找出事实、假定、原理与证据之间的相互关联
- 归纳法
- 科学作品
- 只挑你感兴趣的内容看,但要确定没有错过所强调的内容
- 比阅读故事书需要更多的主动性以确定主题,理清关系
- 数学是一种语言
- 哲学
- 哲学来自怀疑
- 追根究底的好奇心
- 成人失去这种心的原因
- 学习负荷
- 父母的错
- 避免只问一些资讯的问题
- 提问题的时候要有孩子气的单纯–而回答时却成熟而睿智
- 问题分类
- 存在问题
- 改变或形成的问题
- 牵扯的对象
- 不变的
- 孩子关心好与坏的差别
- 善的意义
- 另一分类
- 理论哲学:理论型、思辨性
- 规范哲学(实用部分):应该怎样做
- 另一分类
- “第一顺位问题”:发生了什么,应该追求什么。哲学家不相信是哲学家可以解决的问题。
- “第二顺位问题”:关于我们在第一顺位问题中的知识。思考模式,语言如何表达。
- 要回答清楚又完整不容易
- 哲学方法
- 哲学就是一种思考,别无他物
- 检验是来自身而为人就有的一般的经验
- 需要思想极为缜密
- 整理出所有可能问道的最尖锐的问题
- 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
- 读者需要区别出应该由科学家来寻找答案的问题
- 哲学的风格
- 哲学对话:柏拉图的《对话录》
- 哲学论文或散文:亚里士多德
- 面对异议的辩论精神
- 哲学系统化:笛卡尔、斯宾诺莎
- 格言形式
- 阅读方法
- 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
- 伟大的哲学家在它的作品背后,都由自己特定的额中心思想与原则
- 伟大的哲学作品不会隐藏他们的假设,或者踢出含糊的定义或假设
- 找出中心思想不主张走捷径,自己的发现会比其他人的观点更有价值
- 需要判断哲学家前后不一的说法中哪个才是真的
- 柏拉图:哲学主题的对话可能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
- 亚里士多德:幸福是善的完整
- 康德:人类心智的局限,批判的哲学
- 哲学作品几乎没有不陈述一些作者认为不证自明的主旨:这些来自人类共同的经验
- 哲学家彼此意见不合这一点,不应该是你的困扰
- 神学
- 自然神学:哲学的一支,是形而上学的最后一部分
- 教义神学:依赖教义和宗教权威人士
- 阅读“经书”
- 毕恭毕敬,不容置疑
- 有义务从中找到意义,并能从其他的“事实”中举证其真实性
- 社会科学
- 社会科学通常包括了人类学、经济学、政治学与社会学,专注于追求人类社会的系统的知识。
- 容易处:都是很熟悉的术语,谈论的也是我们一般知道的事情
- 困难处:在这个领域中的作品是混杂的,而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。混杂了虚构与科学。
- “社会科学作品”而不是“社会科学书”
- 关于一个主题通常要读好几本书,而不会只读一本书
- 着眼点在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,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
第四篇
第四篇在更宏观的眼界上指出了阅读的最终目标,应该是学会阅读的第四个层次“主题阅读”,以及阅读对心智成长的作用。
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